崇康十四年,三月二十五。
大晴。
虽不过短短四五日,却已似换了人间。
来时的漫天阴云一扫而尽,归时已是艳阳满天。
“贾琮。”
龙撵之上,崇康帝缓缓一言。
龙撵旁,骑在马上的贾琮忙应道:“臣在。”
崇康帝面色木然,目光幽深,缓问道:“汝以为,如今天下格局,可算稳妥?”
贾琮想了想,道:“御前臣不敢妄言,于政务一途,臣没甚天赋,几乎一窍不通……”
崇康帝哼了声,道:“你是没有天赋?朕看你就是懒!能打发给下面去做的,你碰也不碰一下,倒是有机会养那么些美婢,做那么些诗词,不成大器。”
贾琮干咳了声,道:“陛下明察秋毫,臣确实耐不住俗务,但臣保证,绝不曾有负皇命!”
崇康帝闻言滞了滞,而后竟轻轻一叹,道:“朕此生,最恨的,就是尔等天赋之才。但最瞧不起的,也是你们。因为最后成就大业的,唯有坚韧者,而非天才。”
贾琮面色抽了抽,正色道:“陛下,臣以为,天赋分许多种。有人善文,有人能武,有人多捷才。但臣以为,这些天赋皆非最极等才赋,最极等才赋,便是的不错,天道煌煌,合该如此!”
说罢,最后深深看了贾琮一眼后,拉下了车窗帷帘。
唉,惜不为朕子……
见窗帘落下,贾琮无声的轻轻呼出口气,正要拨马走向一旁,就见不远处一匹马上,叶清满眼鄙夷的看着他,明媚的大眼睛含笑,似乎在讥笑他求生欲如此之强……
贾琮恨了她一眼后,调转马头离开……
他并非全在迎合崇康皇帝,他的内心,本就如是作想!
凡叛逆之辈,皆当诛之!
……
让整座长安神京都胆战心惊的叛乱,终于平定了。
随着从铁回天子已尽诛叛逆,不日回京的消息,都中长安便迅速安定了下来。
成王败寇已分,失去了义忠亲王刘涣和宗室诸王这面大旗,其他人再敢动手,就失去了大义。
没有大义的造反,只能自取灭亡,没有任何意义……
神京城安定后,除却一些厢坊遭了兵灾,被焚毁,还有皇城朱雀门下,京兆府、长安县、万年县和五城兵马司用了无数桶水,却怎样也洗不尽的血腥气外,其余之处,多安然无恙。
太阳照常升起,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数十年来,早就枝蔓相连。
拐几道弯儿,说不得都是亲戚。
若这些人全部斩首,差不多整个勋贵圈,暗地里都要斩哀服丧……
这是众人绝对无法接受之事,因此无数马车,齐聚神京西城,居德坊,贾家东府。
……
无数马车,含着希望乘兴而来,却又难生怨气的败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