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童把这些话像念经似地说了一遍之后,又说道:“像这样阴阳结合的‘四象’,才与那《道德经》中所说的内容相符合,变化出更多的道理……至于那易学所说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首先要想到与‘少阳、少阴、太阳、太阴’四者相对应,也就是说,青龙表少阳,白虎表少阴,朱雀表老阳、玄武表老阴,而那‘东、西、南、北’的方位之说,倒应放在其次……我们是学道的修行之人,不是钻研易学的术士,哪个道理重要,一定要心中明白,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萧洪听了他这一大篇解释,心中隐约觉得,这说法似乎有些牵强,仿佛是专为强调这玉虚宫风水完美,才生生搬出这样一番说辞。但是再仔细想想,这些道理,自己本来也不太明白,更不可能找出其中有什么错误。何况,这道童如此解释“两仪”、“四象”之说,总归还是让自己长了不少见识,自然应当感谢这道童才对。
道童听萧洪说了几句“感谢指点”之类,心中也有些得意,于是又继续说道:“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吧!那《道德经》中先说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面还有一句,叫做‘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看看南面那座尖耸入云的主峰,你们可知那座山峰叫什么名字?叫做‘太和峰’!明白了吧,那座主峰,可谓是‘上冲太和’,据说可以直接通往昆仑仙境。所以,你们可以想见,这玉虚宫所在的‘龙穴’,那龙脉原是可以上溯至昆仑仙境的!这正是‘负阴抱阳’的宝地啊……!”
萧洪与曼儿都从这道童的话语之间听出自豪之意,不由连连点头。二人随着道童穿过西天门之后,沿着石板继续路前行。
走了不久,三人又一次停顿脚步,只见一条宽阔的溪流蜿蜒横在前方,另有一石桥,正从这溪水之上跨过。
道童引领萧洪曼儿二人走上石桥。溪流对岸,正是烟柳葱青、露草芊绵,一阵清风拂来,周围空气中满是四周飘来的山花香气,几人站在这石桥上,便犹如置身仙境一般。
道童之前被萧洪称赞了几句,此时话也多了起来,主动又向二人介绍道:“看这河水,它本是南面山上的两条溪流,汇成一水之后,又流经此处。流到这里之后,它又会转个大弯,再流至北天门内侧。而在那北天门的位置,河面上也有一座石桥跨过,叫做‘仙都桥’。比起我们脚下这座石桥,‘仙都桥’更长,也更宽,那是整个玉虚宫的‘风水桥’。来到玉虚宫之人,多半会选择经由北天门上山,因此,他们就必然要跨过那座‘仙都桥’……只要跨过了‘仙都桥’,就像是真正进入了神仙府第……”
“你们可知道北天门那座桥为何称为‘仙都桥’?”道童说着,扬起一只手臂,带动袍袖,向着山上建筑一挥,“这玉虚宫,又号称‘神仙都会’,那‘仙都桥’的名字,自然也是由此而来。”
道童说到这里,示意萧洪和曼儿看向脚下的石桥,同时话峰一转,说道:“你们看,这座石桥,虽然比不得那‘仙都桥’重要,却也同那‘仙都桥’一样,是来访之人跨入玉虚仙境的位置……此桥连接西天门,名字叫做‘仙源桥’!与北天门的‘仙都桥’相似,此桥也是玉虚宫的‘风水桥’……”
萧洪与曼儿看看脚下的石桥,又抬头看看道童方才挥手指向的方向,那些掩映于苍松翠柏中、云遮雾罩的宫殿建筑,此刻果然是仙气弥漫,确实称得上是‘神仙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