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曼洛这样说,奎尼不由愣了一下。果然,曼洛又将话题转向了睡眠的生理机制。
曼洛说道:“根据生理学的知识,按照一个人在睡眠中的生理状态变化,可以将一个完整的睡眠过程分成几个阶段,这就叫做‘睡眠时相’。划分‘睡眠时相’,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根据脑电、肌电和眼动电的变化,把睡眠分成‘非快眼动相睡眠’和‘快眼动相睡眠’两个阶段。”
为了帮助奎尼理解,曼洛一边讲解着,一边调整了三维投影的内容,除了将普通人入睡后眼球快速转动的情况显示出来,还把必要的文字说明也附在一旁。
原来,曼洛所说的“快眼动相睡眠”,也叫“快速眼球运动睡眠”。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这种睡眠状态下,人们的眼球经常会以极快的速度连续转动。“快眼动相睡眠”也叫做rapideyemovementsleep,缩写是rem。
与之相对,在另外一个“睡眠时相”下,眼球的运动状态与rem完全不同。因此,这个“睡眠时相”的名字,就与rem相反、相对,在rem的名字前面加上了个‘非’字,成为non-rapideyemovementsleep,也就是所谓的“非快眼动相睡眠”,缩写为nrem。
“你看到了吧,”曼洛说,“人们在入睡之后,先要经过‘非快眼动相睡眠’,然后才会进入‘快眼动相睡眠’。也就是说,在刚入睡时,你的眼球并不会立刻就出现快速转动,这就是‘非快眼动相睡眠’。而这个睡眠阶段,又可以由浅入深分为四个亚期,分别叫做s1期到s4期。在睡眠由s1期向s4期转化的过程中,人的‘意识’状态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曼洛解释道,在清醒状态下,眼球运动快而不规则;困意袭来,眼球的运动形式逐渐变成缓慢的眼球震荡,人的意识开始变得朦胧,这就进入了s1期,所以,这个睡眠亚期也叫‘瞌睡期’;进入s2期,人逐渐丧失了意识,但还保持着短暂而不连贯的思维活动,身体的肌肉也还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而在进入s3期和s4期后,人的大脑皮质可以得到充分休息,人的意识完全消失,全身肌肉松驰,也没有眼球运动,只有很微弱的肌电活动。
s1期和s2期合称‘浅睡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而s3期和s4期则属于‘深睡期’,也有人把它们叫做‘脑睡眠’。
曼洛说:“接下来,睡眠就会进入“快眼动相睡眠”的阶段,也就是rem睡眠。这一睡眠阶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阵发性的快速眼球转动。入睡者在进入rem睡眠之后,就很难被人唤醒,而且,他的肌张力也会完全消失,所以,在这种状态下,躯体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有人把这个阶段的睡眠称为‘躯体睡眠’——想必你也知道,巢城最初开发梦境程序的目的,就是希望,外城那些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变异人,在严苛的环境中,仍然能够获得优质的‘躯体睡眠’,从而迅速恢复体力……当然,现在的梦境程序,意义已经远远不止于此……”
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