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二刻(下午1点30分),江水已被火船煮沸,染着血色四处冒着浓烟,呛人鼻喉。
李弘节率三十死士泅渡攀上敌军战舰船舷,绣着\"陈\"字的帅旗在浓烟中时隐时现。混战中,陈普环的鎏金兜鍪被唐军弩箭击落,这位曾血洗洞庭十八寨的名将,最终被逼至燃烧的尾楼。当李弘节的横刀架在他颈间时,镇岳号主桅轰然折断,坠落的青铜雀替将《水战阵图》永远封入江底。
是夜,西陵峡两岸山民皆见江心红光冲天,焦臭月余不散。渔人网得嵌金焦木,方知大梁苦心经营三年的水师精锐,尽化作了峡江鱼鳖的巢穴。
此役\"唐军焚毁梁军战舰四十余艘,斩首三千级\",陈普环旗舰被李弘节率死士攀舷夺取,这位曾纵横洞庭的水军名将,终成阶下囚。
当峡江烽火连天时,李靖正困守在归州(今湖北秭归)。
据《水经注》记载,秭归之名始于\"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秭归\"。如今凤凰山巅的屈原祠,朱甍碧瓦与三峡大坝的混凝土雄姿隔江相望——这座1976年因葛洲坝工程迁建的楚风建筑,又在三峡蓄水时整体抬升了32米。青铜铸就的《离骚》碑廊间,游客常能遇见白发船工用峡江号子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苍凉古调与游轮汽笛交响成时空的复调。
当游轮驶过三峡大坝五级船闸,白帝城的朝云已化作平湖的晚霞。这座被郭沫若誉为\"屈原故里,三峡门户\"的千年古邑,正以凤凰涅盘之姿,在浩浩长江之滨续写着新时代的橘颂。
漫步滨湖路,185米水位线标记如年轮镌刻在花岗岩护坡上。昔年杜甫泊舟的\"夔门险过百牢关\",已化作可容万吨船队通行的黄金水道。归州古镇的飞檐马头墙在80米水下静默,新城的屈原广场却立起青铜橘树雕塑,枝头果实累累,暗合《橘颂》\"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魂魄。入夜时分,激光投影在凤凰山壁勾勒出《楚辞》章句,数字光影中跃动的九歌诸神,与江面货轮的璀璨灯火共舞。
最令人动容的是端午盛景。当台湾诗人余光中题写的\"蓝墨水的上游\"碑刻被朝阳镀金,龙舟已从徐家冲港湾竞发。归州花鼓与峡江纤夫舞的鼓点中,头戴艾叶的孩童正将无人机升空,电子天灯程序里预设着\"楚辞新译全球大赛\"的获奖诗篇。江风掠过脐橙园,带起阵阵清香——这片曾见证王昭君\"群山万壑赴荆门\"的土地,如今每棵果树都贴着二维码,扫一扫便能听见果农用秭归方言讲述《橘颂》故事。
站在三峡竹海生态走廊远眺,移民新城如棋盘铺展在群山环抱中。青石板上\"江渎庙\"的残碑与科创中心的玻璃幕墙相映成趣,考古遗址公园的探方旁,孩子们正用AR设备复原战国船棺的纹饰。这座走过三千年风雨的古城,恰似屈子祠前那株千年丹桂,将楚辞的根系深扎岩层,却在新世纪的春风里绽放出更绚烂的芬芳。
而当年威震突厥的大唐军神李靖,此刻却因萧铣封锁江路进退维谷,未能及时前往夷陵支援三峡战役。
当时,李靖在给秦王李世民的密信中写道:\"江陵水师横绝三峡,非待秋汛不可图之。\"
然而,唐高祖李渊在长安接获的报告,却是峡州长史诬告李靖\"逗留观望\"的奏章。
长安城内,太极宫两仪殿的铜漏滴答声中,一封来自峡州的密奏正在焚毁李渊的理智。峡州长史崔元敬的奏章用六百里加急送至时,恰逢突厥犯边的战报同至。宦官将两份帛书并呈御案,李渊展开崔氏奏本,但见\"李靖夤夜泛舟,私会梁将\"、\"军械辎重屡屡迟滞\"等语,笔锋之狠厉竟让朱雀纹银镇纸在御案上擦出火星。
是日酉时三刻(晚上7点45分),李渊突然罢朝。当值起居郎在屏风后听得琉璃盏碎裂之声,继而听见李渊对裴寂怒斥:\"朕以李药师(李靖)为韩白再世,岂料竟成观望之贼!\"
此刻无人知晓,崔元敬的奏章夹层中藏着萧铣密使送来的十颗南海夜明珠,这位长史在峡州经营盐铁多年,早将李靖整饬军务之举视为眼中钉。
更漏声中,侍御史唐俭悄悄展开许绍的私信。信笺上的松烟墨字在烛火下浮动:\"靖每夜观星推演沙盘,尝言'萧铣舟师虽盛,然其粮道尽悬于清江',此等忠勤,岂是首鼠两端之辈?\"
但这份密信终究没能追上发往峡州的钦差。当绣衣使者携着赐死诏书冲出春明门时,灞桥垂柳间惊起的寒鸦,正掠过李靖在归州绘制的《江陵水寨图》,那张浸透汗水的舆图,此刻静静躺在长安某座府邸的密匣中,等待着成为构陷的铁证。
武德二年十月,一骑快马冲破夔门关的晨雾,将天子密诏送至许绍案头。
许绍展开黄绢,赫然写着的是\"李靖贻误军机,立即处决\"的朱批。许绍持诏沉吟良久,眼前浮现月前巡视江防时,李靖在沙盘前剖析敌情的场景:\"萧铣虽据江陵,然其将帅自相屠灭,若以舟师出夷陵,直捣腹心...\"
\"取笔墨来!\"许绍未敢耽搁,挥毫写下《请宥李靖疏》,安排快马急呈长安,为李靖解释原委,求情保命,其中写道:\"大将难得,宜责后效\"八字力透纸背。
使者携表章星夜兼程,十二日后,长安传来赦令。这段君臣际遇,可以评曰:\"绍以国士相保,靖遂得展其才,此贞观名将之始也。\"
再说萧铣连遭挫败后,急调文士弘、郑文秀等将领加固安蜀、荆门二城。这两座姊妹要塞依山傍水,与江陵形成三角防御。但经此一役,唐军已突破三峡天险,为日后李孝恭、李靖统十二总管大军东征奠定基础。正如许绍在捷报中预判:\"今破其舟师,江陵门户洞开,陛下可高枕而收吴楚矣。\"
此段历史充分展现出隋唐之际长江攻防战的独有特色,水军对决决定战略主动,地理险要牵动天下格局,而贤臣良将的相知相惜,往往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许绍的知人之明与李靖的忍辱负重,在这三峡激流中交织出荡气回肠的史诗篇章。
许绍的“求情”奏章不仅挽救了未来战神的性命,更悄然改写着大唐统一南方的进程,次年李靖便献平萧铣十策,开启了他传奇的军神之路。具体情节,我们将在后面章节中详细讲述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时光尘封的真相。
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