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阳光倾洒进王府。朱权早早起身,前往书房,将王妃张氏有孕的喜讯告知顾爻和晏昭。
二人听闻,连忙向朱权道贺,顾爻满脸笑意地说:“王爷,这可是大喜事,宁王府又将添新丁,真是双喜临门。”
朱权嘴角上扬,点头道:“是啊,只是当下大宁诸事繁杂,还得仰仗二位多多费心。如今朝中局势复杂,听闻方孝孺大人深受陛下器重,大力推行复古改制。他主张恢复井田制,试图以此抑制土地兼并,解决百姓的土地问题,可如今土地买卖已成常态,大地主们占据大量田产,骤然推行井田制,无疑会触犯他们的利益,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在官制上他力求复古,这也与当下官场的实际运作产生诸多冲突,各级官员已经习惯现有的体制,改革阻力巨大。这些理念对朝廷政务影响颇深,恐怕也会波及我大宁事务,二位还需多留意朝中动向。”
“前几日,我听闻燕王朱棣在北方积极部署军事,频繁调动军队抵御北元残余势力。就在上个月,在大宁以北的会州一带,朱棣率麾下精骑三千,遭遇北元小股骑兵约两千人。朱棣巧用骑兵的机动性,两翼包抄,成功击退敌军,稳固了北方防线,只是不知这对我大宁会产生何种影响,你们也找人多探听些消息。还有那朱允炆,在朝中愈发活跃,参与律法修订,他主张宽刑省狱,尤其在藩王相关律法上,对藩王私自调用军队的惩处有所减轻,但对藩王与地方官员的结交限制更为严苛,日后怕是会对藩王们的局势有所变动,我们也得早做思量。”
“不仅如此,前几日蜀王朱椿寄来书信,与我探讨文化兴邦之策,他在封地大力兴办书院,招揽四方文人学士,传播学术文化,对当地文风影响深远,其举措或许也能为我们大宁在文化建设上提供思路。魏国公徐辉祖,继承父荫,在军中威望渐长,负责京畿附近军事防务,手握一定军权。上月,我与他在商讨北方军事布防时有所交流,他对朝廷军事格局的见解独到,其动向对朝廷军事格局影响不小。而朝中的李善长虽已失势,但他多年经营所留下的官场人脉与旧部关系,在一些政策推行中仍暗流涌动,不可不察。”朱权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与谋划的光芒,仿佛在脑海中已经构建出应对各方局势的策略蓝图。
晏昭神色认真,应道:“王爷放心,我和顾公定会全力以赴,辅佐王爷处理好各项事务,也盼着王妃能平安度过孕期,顺利诞下小世子或小郡主。如今这藩王的位置,子嗣越多,家族的根基越稳,将来也能多些助力应对各方局势,王爷后继有人,实乃大幸。”
与此同时,王妃张氏把桃夭和殷念唤至跟前,细细叮嘱她们准备些婴儿衣物和用品。
殷念笑着宽慰道:“王妃,您就安心养胎,这些事儿交给我们,保管准备得妥妥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