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 > 第86章 朱权治大宁:军政商文的开拓之路

第86章 朱权治大宁:军政商文的开拓之路(2 / 2)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权一边关注着烽火台和互市贸易的筹备进展,一边处理大宁的日常事务。他时常前往军营,督查士兵训练,指导他们根据北元骑兵的特点进行战术演练,同时反复叮嘱士兵,一切行动听从朝廷指挥;也频繁前往水利工地和垦荒现场,查看工程进度和垦荒成果。

水利工地上,士兵和民夫们协同作业,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有序施工。陈亨和刘真按照朱权的指示,合理安排士兵的工作任务,他们有的负责搬运沉重的石块,有的挖掘沟渠。地方官员在周怀瑾的协调下,也积极组织民力,保障了工程的顺利推进。朱权看到水利工程逐渐有了雏形,心中稍感欣慰,但也清楚后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垦荒方面,农民们在政策的激励下热情高涨,积极开垦荒地。地方官员严格执行朱权的命令,为贫困农民发放种子和农具,并严厉打击地方豪强的不法行为,保障了垦荒工作的公平有序。从内地迁移而来的移民也陆续到达大宁,在官府的安排下,他们领取了土地和生活物资,开始在这片新土地上扎根。卜万的斥候部队和其他军队也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屯垦,士兵们在训练之余拿起农具,熟悉了周边地形的同时,也为大宁的粮食供应做出了贡献。

一日,顾爻前来禀报互市贸易的前期沟通情况:“王爷,周边几方势力对互市皆有兴趣,只是在货物种类、交易税率等方面,还有诸多分歧。尤其是朵颜三卫,他们既渴望通过贸易获取中原物资,又担心在贸易中被朝廷控制,所以在条款上多有试探。他们内部亲北元势力暗中串联,企图破坏互市,以便继续在劫掠中获利;而亲明势力则希望通过稳定的贸易改善生活。但朝廷规定的货物限制让谈判难度大增,他们想要的一些物资被禁,我们能提供的,他们又兴趣缺缺。关于税收,朝廷规定互市所得,七成上缴国库,两成留作地方发展,剩下一成用作贸易管理开销,我们在谈判时,也得把这跟各方说清楚 。”朱权思索片刻后说:“顾先生,你再去与他们协商,在不违背朝廷禁令的前提下,货物种类可根据双方需求适当调整,交易税率务必公平合理,既能保障大宁利益,也不能让对方觉得吃亏。对朵颜三卫,要着重强调贸易对双方的互利性,分化亲北元和亲明势力。对亲明势力,许以更多贸易优惠;对亲北元势力,暗中监视,若有异动,及时禀报。但一切行动,都要在朝廷的许可范围内,不可擅自做主。若遇到棘手问题,随时回来商议,必要时向朝廷请旨定夺。”

另一边,陈亨和刘真也在紧张地筹备烽火台的建造。他们带领士兵,翻山越岭,勘察地形,最终选定了几处绝佳位置。朱权亲自前往查看,对选址十分满意:“陈将军、刘将军,你们辛苦了。这烽火台关系着大宁的安危,建造时一定要保证质量,不可有丝毫懈怠。如今北元残余势力仍在边境活动,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若有朝廷官员前来巡查,要积极配合,展现我大宁守军的忠诚与勤勉,所有建造细节、物资使用情况都要清晰可查。”陈亨和刘真抱拳应道:“王爷放心,末将等定当全力以赴,一切听从朝廷安排,相关资料都整理妥当,随时接受查验。”

卜万则全身心投入到斥候部队的组建与训练中。他亲自挑选身形矫健、骑术精湛且熟悉草原环境的士兵,教授他们追踪、潜伏、侦察等技巧。在训练场上,时常能听到卜万严厉又充满激情的训话声,士兵们在他的指导下,不断提升侦察能力。同时,卜万定期向北平布政使司和朝廷兵部汇报训练进度和部队情况,详细说明人员增减、训练科目进展等,确保一切行动都在朝廷掌控之中。每次朝廷派人前来监督,卜万都提前做好准备,全力配合检查。

随着时间的推移,烽火台的建造顺利进行,互市贸易的谈判也逐渐有了成果。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朱权收到消息,周边各方势力已基本达成共识,互市贸易的规则和细节都已确定。朱权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但他深知,这只是暂时的安稳,后续还有许多挑战。

回到王府,朱盘烒正在庭院里追着一只蝴蝶跑,嘴里发出欢快的叫声。看到朱权回来,他立刻停下脚步,转身朝朱权跑过来,一个不小心,摔了个屁股蹲。朱权连忙上前将他扶起,心疼地问:“盘烒,疼不疼?”朱盘烒瘪了瘪嘴,眼眶里闪着泪花,但还是坚强地摇了摇头,伸着小手要朱权抱。王妃也走了过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王爷,今日看你神色轻松,可是互市的事有了好消息?”朱权点头道:“没错,互市之事已成,往后大宁的经济定会更上一层楼。而且通过这次贸易协定,与周边势力的关系也能更加稳固,尤其是朵颜三卫,在利益的捆绑下,短期内应不会再生异心。但此事还需尽快奏报朝廷,等待陛下旨意,只有朝廷批准了,这互市才能真正开展。 ”

一家人正说着话,王府长史周怀瑾匆匆来报:“王爷,朝廷传来旨意,陛下对大宁的各项举措表示赞许,同时询问互市贸易的进展。”朱权听后,心中一喜:“快,备笔墨,我要即刻修书,向陛下详细汇报。务必将所有细节和筹划过程如实禀报,不可有任何隐瞒,每一个数据、每一项条款都要准确清晰。”

朱权来到书房,奋笔疾书,将大宁的现状、烽火台的建造进度、互市贸易的筹备成果一一写进奏折。他深知,大宁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朝廷的支持与认可,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朝廷的猜忌。写罢,他仔细检查了一遍,才将奏折交给周怀瑾,命他尽快送往京城,并再三叮嘱一定要确保奏折安全送达。

处理完朝廷事务,朱权又将心思放在了大宁的文化建设上。他决定在大宁设立书馆,收集各类书籍,供百姓和学子借阅学习。考虑到当时程朱理学盛行,科举考试也多以此为标准,书馆中特意多收集了程朱理学的经典着作,如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程颢、程颐的语录等,还计划邀请各地精通程朱理学的文人墨客前来大宁讲学,传播文化知识,提升大宁的文化氛围,让大宁学子能更好地备考科举,也让百姓能受礼教熏陶,知书达理。在筹备过程中,朱权特意上书朝廷,说明文化建设的目的和计划,请求朝廷批准和支持,避免被误解为培植个人势力。详细阐述了书馆建设对稳定地方、提升教化的作用,还附上了邀请文人的名单、讲学计划大纲等,静等朝廷批复。

不久后,朝廷批复传来,允许书馆建设,但要求对讲学内容严格审查,所有书籍需提前报备,经朝廷审核通过后方可流通。朱权不敢怠慢,安排专人负责讲学内容的筛选和整理,确保符合朝廷文化政策,对每一批新到的书籍,都亲自检查,保证没有违禁内容。

王妃对朱权的想法十分支持:“王爷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宁百姓若能多读书、明事理,大宁必将更加繁荣昌盛。只是在行事过程中,还是要多多留意朝廷的态度。如今朝堂形势不明,万事小心为上。”朱权笑着说:“夫人所言极是。有你在旁出谋划策,我这心里也踏实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