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筹备过程中,秋霜心疼地说:“姑娘,您歇一歇吧,这些事交给我们来做就好。”
徐书瑶摇了摇头,“秋霜,我怎能歇着呢?将士们在流血牺牲,我们多准备一份药材,就可能多救一条性命。”她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执着,手上的动作一刻也不停歇。
同时,徐书瑶还安排家族产业的商队,利用他们在各地的渠道,采购稀缺的药材和物资。她亲自与商队负责人商讨运输路线和安全保障,确保物资能顺利抵达大宁。“务必小心谨慎,不可出任何差错,这些物资关乎着将士们的安危。”徐书瑶严肃地叮嘱道。
朱权这边,回到军营后,立即召集将士。“此次北元小股势力侵扰我大宁边境,虽规模不大,但行径恶劣。我等身为大宁的守护者,断不可坐视不管。即刻加强边境巡逻,增派斥候打探消息,一旦发现敌军踪迹,不可轻举妄动,立即回报。同时,整顿城内防御,以防敌军突袭。”朱权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将士,声音坚定有力,充满了威严与决心。但他的话刚落,就有将领提出不同意见。有的将领主张主动出击,认为可以趁敌军立足未稳给予重击;而有的将领则坚持稳守,担心贸然出击会中敌军圈套。朱权陷入了沉思,他既要考虑战争的胜负,又要平衡将领们的情绪,确保军队的团结。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亮,朱权便早早来到军营,亲自组织士兵进行应急演练。他身着威风凛凛的战甲,手持长枪,动作娴熟地示范着战术动作,一招一式尽显力量与技巧,士兵们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此刻的朱权,身上散发着令人安心的气场,往日里那温润的气质被战场上的坚毅果敢所取代,他的每一个指令都清晰有力,让士兵们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信心。
“将士们,我等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守护大宁百姓乃是我等的使命。任何敌人都不足惧,只要我等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定能将其击退,还大宁一片安宁!”朱权的话语激昂澎湃,如同一把燃烧的火焰,点燃了每一位士兵心中的热血,士气大振。
在训练士兵的同时,朱权还带领周小叨等亲信前往西北边境实地勘察。他们穿梭于崎岖的山路之间,不畏艰难险阻,仔细观察地形,标记出适合设伏和防御的地点。朱权心中渐渐有了应对之策,准备在敌军常出没的要道设下暗哨,一旦发现敌军,便利用地形优势进行围堵。
与此同时,医馆里也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一位老妇人带着受伤的孙子前来求医,可身上却凑不出足够的诊金。徐书瑶见孩子伤势严重,没有丝毫犹豫,便让医馆伙计赶紧救治。在治疗期间,徐书瑶还时常亲自去看望孩子,悉心照料。老妇人感激涕零,逢人便夸徐书瑶的医者仁心。这件事在大宁城中传开,徐书瑶的名声愈发响亮,她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医者的信念。
徐书瑶的贴身暗卫灵鹫,听从朱权的命令,暗中收集北元小股势力的情报。灵鹫身形矫健,如鬼魅般穿梭于边境各地。他擅长隐匿行踪,精通各种追踪和窃听之术。此次,灵鹫为摸清敌军的行动规律,悄悄潜伏在西北边境的山林中。他连续几日观察敌军的出没路线和营地布置,发现这些小股势力虽然人数不多,但装备精良,行动谨慎,且擅长游击战术,时常出其不意地袭击百姓。灵鹫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成功避开敌军的巡逻,获取了关键情报并带回给朱权。
不久后,斥候传来消息,一支北元小股部队正朝着大宁西北边境的一处要道行进。朱权得知后,立即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前往设伏地点。他身着战甲,手持长枪,骑在一匹矫健的战马上,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洞察敌军的一举一动。此刻的朱权,宛如战神下凡,浑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势,那俊朗的面容上写满了坚毅,他的身姿在日光下被勾勒出一道坚毅的轮廓,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当北元小股部队进入伏击圈后,朱权一声令下:“出击!”顿时,喊杀声四起,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朱权一马当先,长枪舞动,如蛟龙出海,瞬间便刺倒数名敌军。周小叨紧随其后,手中大刀挥舞,虎虎生风,与敌军展开激烈搏斗。在朱权的指挥下,士兵们紧密配合,如同猛虎般勇猛无畏,成功将这股北元小股势力击退。
战后,朱权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北元小股势力可能还会再次来袭。于是,他继续加强边境防御,增加巡逻频次,同时对士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士兵们的战斗技能和应变能力。
徐书瑶在城中时刻关注着战事进展。她利用自己的医馆,设立了临时伤兵营,安排医术精湛的大夫随时待命。还组织城中的妇女,为将士们缝制棉衣和绷带。“将士们在前线风餐露宿,咱们要让他们感受到后方的温暖。”徐书瑶一边指导着妇女们缝制,一边说道。然而,城中也有一些百姓对战争充满恐惧,他们担心战火会蔓延到城中,开始有了逃离的想法。这给城中的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徐书瑶一边安抚百姓,一边努力维持着医馆的运转,她深刻体会到战争对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也更加渴望和平的到来。
随着又一次北元势力小规模侵袭被成功抵御,大宁迎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朱权趁着这段时间,对军队进行了更为系统的改革和训练。他深知,战争带来的伤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而和平的珍贵,只有在经历战争的残酷后才能深刻体会。在王府的书房中,朱权时常陷入沉思,他开始思考如何从根本上减少战争的发生,让大宁的百姓能永享太平。
徐书瑶这边,医馆的生意愈发兴隆。她不仅治愈了许多前来求医的百姓,还将自己治疗疤痕的药膏配方分享给了其他有需要的医者。她的名声越传越远,甚至有外地的患者慕名而来。但徐书瑶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她明白,自己的医术之路还很长。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她看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这更加坚定了她追求医术精进,为更多人减轻痛苦的决心。
然而,平静的表面下,暗潮依旧涌动。王妃察觉到了朱权与徐书瑶之间的感情,心中醋意大发。她联合自己的家族势力,在王府中对朱权施加压力,试图让他断绝与徐书瑶的往来。朱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边是深爱的徐书瑶,一边是复杂的王府局势和家族责任。他深知,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伤害到徐书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政治危机。
徐书瑶也感受到了来自王府的压力。有一次,她在外出采购药材时,遭到了不明身份人的骚扰和警告。她明白,这一定与她和朱权的感情有关。但她并没有退缩,她决定主动找朱权,与他共同面对这一切。
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徐书瑶偷偷来到王府与朱权相见。两人相对而坐,眼中满是深情与忧虑。“王爷,我知道我们的感情面临诸多阻碍,但我不想放弃。”徐书瑶坚定地说道。朱权握住她的手,感慨万千:“书瑶,我又何尝想放弃。只是王府之事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会连累你。”两人经过一番长谈,决定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
不久后,朱权收到王妃家族邀请,参加一场极为关键的家族议事。议事厅内气氛凝重,烛火摇曳,王妃家族的长辈们面色冷峻,直言要求朱权与徐书瑶断绝来往,否则便撤回对王府的支持,甚至会在朝堂上参他一本。朱权深知这是一场艰难的博弈,他定了定神,缓缓起身,开始有条不紊地分析局势。他先提及当前大宁面临的外部威胁,强调若此时王府内部生变,恐给敌人可乘之机,而徐书瑶在城中行医救人,对安抚民心有极大帮助,间接也为王府稳固根基。接着,他巧妙地抛出一些利益筹码,承诺会在后续的土地分配和商业合作中,给予王妃家族更多好处。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王妃家族的态度终于有所缓和,虽未完全同意他与徐书瑶的关系,但暂时不再强硬逼迫。
与此同时,徐书瑶这边也迎来了挑战。王妃家族中一位备受尊崇的长辈突发怪病,浑身长满红斑,瘙痒难耐,还伴有高热不退,多方名医皆束手无策。徐书瑶得知后,明白这是改善关系的契机,也是巨大的考验。她一头扎进医馆,日夜翻查医书,又亲自上山采集可能有用的草药,反复尝试不同的药方。期间,她多次因采药时路途艰险而受伤,还因熬夜研究累倒,但始终未曾放弃。经过七天七夜的努力,她终于调配出合适的药剂,成功治愈了这位长辈。王妃家族对她的态度由此大为改观。
此后,朱权在推动大宁商业发展时,遭遇了当地一些守旧商户的抵制。这些商户习惯了以往的经营模式,担心新的商业政策会损害自身利益,于是联合起来向朱权施压,甚至煽动部分不明真相的百姓闹事。朱权没有退缩,他先是召集这些商户代表,在王府中设宴款待,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随后,他详细讲解新政策将给大宁带来的长远利益,还拿出具体的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为了消除商户们的顾虑,朱权承诺会逐步推行政策,给予他们一定的适应期,并在税收和经营许可上提供优惠。同时,他安排周小叨带领士兵维持秩序,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在朱权的努力下,守旧商户们终于理解并接受了新政策,大宁的商业发展得以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