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 > 第10章 税变惊澜,谋破危局

第10章 税变惊澜,谋破危局(2 / 2)

朱权目光坚定,说道:“表面上,我们要全力配合监察御史的工作,礼数务必周全,不能让他挑出任何错处。暗中则安排可靠之人密切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倘若他有任何不当行为,我们也得有应对之策。蓝玉案后,朝廷官员行事也都有所忌惮,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至于军事,我已修书一封,委婉向朝廷陈明大宁边境形势,请求在合理范围内补充军备,加强戍守,同时安排心腹,仔细研究朝廷过往对藩王军事支持的批复案例,寻找可依之据,务必做到事事合规,不给朝廷留下猜忌的理由。”

幕僚孙铭虽然主要负责协助处理文书和账目等事务,但他为人正直,做事一丝不苟。在协助商户整理账目时,他发现有个别商户为了逃避税收,故意隐瞒部分收入。孙铭没有丝毫犹豫,亲自上门劝说商户,向他们说明这种行为的危害和后果,最终说服商户如实申报账目。在这个过程中,孙铭展现出了坚定的原则性和出色的沟通能力。然而,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商户,他们暗中使绊子,给孙铭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但孙铭没有退缩,他积极寻求林公和朱权的支持,学会了在坚守原则的同时,更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幕僚。

几日后,沈书瑶的朋友张逸飞抵达大宁。沈书瑶依礼在王府偏厅接待,上茶等细节皆遵循待客之道。此时距离监察御史离开已过月余,这段时间里,大宁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众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贸易和军事应对做准备。

“张兄,一路辛苦了。此次大宁能否破局,可全仰仗张兄了。”朱权真诚地说道。

张逸飞连忙摆手,说道:“王爷言重了。我带来了一些东南亚市场的消息,只是大宁的货物要运往东南亚,路途艰险,贸易规则、度量衡、语言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而且海禁森严,我们行事必须万分谨慎。”张逸飞详细地向朱权和沈书瑶介绍了东南亚市场的需求,比如东南亚贵族对皮毛的独特偏好,他们喜欢色彩鲜艳、质地柔软的皮毛制品。沈书瑶根据这些信息,与林公商量,组织大宁的工匠对本地皮毛进行改良,提高皮毛的品质和美观度,以满足东南亚市场的需求。

朱权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先与熟悉东南亚贸易的商人合作,虚心学习贸易规则,再尝试打通贸易渠道。整个过程务必小心谨慎,绝不能让朝廷察觉。”沈书瑶虽知晓不少现代贸易理念,但她没有直接插手贸易谈判,而是在张逸飞、朱权等人商议时,以不经意的方式分享一些二十一世纪商业案例中的利弊分析,让他们从中获得启发,从而制定符合当下实际情况的贸易策略,并且避免提及现代金融工具等超前概念。

然而,监察御史提前抵达大宁,随行人员中还有人与大宁商户有宿怨。

“王爷,监察御史恐怕来者不善,我们该如何应对?”幕僚孙铭焦急地问道,他在王府中回话时,站姿规矩,态度恭敬。

沈书瑶略作思索,献策道:“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同时安排商户仔细整理账目,规范经营流程,不给他们留下任何可乘之机。与京城官员的联络,我会更加小心谨慎,先通过可靠之人去试探口风。孙铭,你对大宁商户比较熟悉,协助商户整理账目一事,就劳你费心了,务必做到细致入微,账目都以朝廷认可的货币记录。”她没有直接出面与监察御史周旋,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在幕后为大家出谋划策,通过他人之手去执行应对方案。

朱权点头表示赞同,说道:“就按书瑶说的办。我会与朝廷派驻官员巧妙周旋,尽量拖延时间。赵渊,监察御史的动向就交给你密切关注了。同时,紧盯朝廷对我们军事请求的回复。”

沈书瑶一方面安排与监察御史随行人员有交情的人前去拜访,不动声色地分化他们;另一方面,她以关心商户生计的名义,召集商户家眷,在女眷之间组织交流活动,在交流过程中委婉地提醒商户家眷督促自家生意规范账目,而不是直接向商户发号施令。同时,她找到与京城官员有间接联系的商人,谨慎地进行试探。

监察御史在大宁四处走访,试图找出把柄。走访时,当地官员按照礼仪全程陪同。

“你们的赋税可都按时缴纳了?”监察御史一脸严厉地询问农户。

农户紧张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回答道:“大人,我们一向都是按时缴纳的。”

监察御史一番查访下来,一无所获,心中恼怒不已。而沈书瑶通过巧妙的分化策略,成功让监察御史随行的关键人物保持了中立。

监察御史无奈之下,只能暂时离开大宁。

在监察御史离开后的两个月里,沈书瑶和林公并没有立刻将重心转移到贸易关税和朝廷批复问题上。他们先对之前应对监察御史的过程进行了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安抚商户和百姓的情绪,稳定大宁的内部局势。沈书瑶还组织了一场小型的宴会,邀请参与应对监察御史的关键人员,在宴会上对大家的努力表示感谢,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王爷,此次能化险为夷,多亏了书瑶姑娘。”林公由衷赞叹道,言语间遵循着王府中的尊卑称呼。

朱权微笑着看向沈书瑶,说道:“书瑶,此次多亏有你。但危机尚未完全解除,东南亚贸易之事还需加快推进。军事方面也不能放松警惕。”

沈书瑶欠身行礼,说道:“王爷过奖了。如今海禁严厉,我们可以先以朝贡贸易之名,向朝廷陈述大宁贸易对边疆稳定和朝廷税收的潜在益处,争取朝廷许可,再逐步开展贸易。林公,寻找熟悉东南亚贸易商人的事,还需您多多费心。”她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建议,让朱权和林公等主要决策者去推动贸易相关事宜。

朱权点头,说道:“林公,贸易之事就由你和书瑶负责。务必小心谨慎,千万不能引起朝廷的怀疑。我也会继续关注局势,与周边藩王保持联络,但会更加隐蔽。军事上,等朝廷批复下来,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不可有丝毫逾矩。大宁学宫的事务,也不可放松,定要遵循正统,培养出符合朝廷需求的人才。”朱权在与周边藩王联络时,不再是大张旗鼓地商议,而是借助一些看似平常的节日庆典、家族事务等由头,巧妙地传递信息,表达合作意向,避免引起朝廷的猜忌。在这个过程中,朱权逐渐学会更加巧妙地在朝廷的监管下周旋,不再像年轻时那般冲动,处事越发沉稳老练。

在朝廷内部,朱元璋收到朱权的请求后,召集众臣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