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桂没有再回大床上睡,而是继续跃上自己的本体桂花树,在树上睡觉,补充能量。这桂花树是她的天然庇护所,枝叶间散发出的淡淡香气,让她在梦中也能感受到一丝安宁。睡足了,一脸轻松,满面红光的小桂跳下桂花树,简单地在灵溪边洗漱了一下。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她掬起一捧水,轻轻拍在脸上,顿觉神清气爽。洗漱完毕,她出了空间,外面已经是天光大亮了。小鸟儿在不远处的大树上唱着欢快的歌谣,清脆的鸟鸣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在为新的一天欢呼。
徒弟们都在陆陆续续地起床洗漱,格桑也起床了,自觉地去洗漱。她动作麻利,不一会儿就收拾妥当,然后和其他徒弟们一起围坐在院子里,等待着早饭的开始。
带着徒弟们和女主人一家一起吃了早饭,和他们一起到田地里。今天是播种冬小麦的日子,田地里的土都经过了精心的翻地,露出了黝黑而肥沃的土壤。这土壤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希望。
有人在前面用铁锨挖出一拢一拢的沟,沟壑整齐,深浅适中,这是播种的关键步骤。中间的人一手抱着装着麦苗的盆,一手抓一把麦子,往沟里面撒种子。麦种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然后轻轻落入沟中,仿佛是大地的孩子们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后面的人用铁锨或者用脚把土拨过来盖住种子,动作熟练而轻柔,生怕惊扰了这些即将生根发芽的小生命。
小桂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她想起了古人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麦子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大自然的智慧和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从选种、翻地、播种,到灌溉、施肥、收割,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而眼前这十几亩地,虽然面积不大,但也凝聚了女主人一家的心血和希望。
一亩地播种完,再放水漫灌这里的地。水从沟渠中缓缓流淌过来,滋润着每一寸土地,也滋润着每一粒麦种。有了徒弟们的帮忙,女主人一家的十几亩地一天就播种完成了。
小桂站在田边,望着眼前这片刚刚播种完的黑黝黝的土地,对身边的藏族徒弟们说道:“再过六七天,这片土地上就会冒出绿油油的麦苗。这些麦苗可不简单,它们会扛过冬日的寒冷,在下一个春天茁壮成长。到了四五月,麦苗就会抽穗,穗头渐渐挺立起来,麦芒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再过一个月左右,五六月的时候,麦穗就会变黄,沉甸甸的麦粒在风中摇曳,那是丰收的前奏。”
“等到六到八月,就是收割的时候了。”小桂继续说道,“农民们会拿着镰刀,成捆成捆地把麦子割下来,然后堆放到打麦场上晒干。晒干后的麦子还要经过脱粒,把麦粒从麦秆上分离出来。最后,麦粒被装进麻袋,有的上交公粮,有的卖掉换钱。自己家吃的麦子,就用碾子反复碾碎。一百斤的麦粒,大概能收到七八十斤的粗面粉。这粗面粉虽然口感稍粗糙,但营养丰富,是家常便饭的主角。”
“若是想吃细面,那就得费点功夫了。”小桂微微一笑,接着说,“要用石磨反复磨面,磨出来的面粉还要反复过筛。只有过了细筛子的,才是真正的细面。这种细面口感细腻,适合做面条、馒头之类的精细面食。不过,大多数家庭都是大部分吃粗面,少部分留着给老人、孩子、孕妇吃细面。粗细搭配,营养均衡,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徒弟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好奇和期待。他们想象着这片土地上即将发生的奇迹,从绿油油的麦苗到金黄的麦穗,再到香喷喷的面粉,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希望和辛勤的汗水。
朗杰忽然问:“师父,那这麦子也能入药吗?”小桂笑了,答道:“问得很好,这小麦自然也是能入药的。先说这小麦仁,就是脱了麸皮的麦子。小麦仁在中医里可是个宝,它性凉、味甘,入心、脾、肾经。它能养心安神,对于心烦失眠、精神不宁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比如,你要是晚上睡不好觉,用小麦仁煮一碗粥,放点红枣、桂圆,喝下去,说不定就能睡个好觉。而且,小麦仁还能益肾除热,对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也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它还能健脾养胃,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