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七天时间一到,他就回京城了。
临走前一天,他来找胡林告别。
这一去,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来。
走之前,他想再见一面。
胡军走后没几天,就五月了。
春忙差不多要结束了。
村里的老母猪生猪仔了,周家老两口被调去了养猪。
但农忙的时候,也要参与抢收。
杨家也在去县城供销社买材料,召集人手,准备盖房子的诸多事宜。
村里人都积极响应着,在他们看来,这可是巴结村长的好机会。
来的人虽然多,但杨井挑的都是能盖砖瓦房的好手。
胡孝义有自家盖房子的经验,所以也在其中。
但主力军还是李爱花帮忙在县城找的几个帮工,这几人就是之前给胡家盖房子的那几个。
村里人有些见过的看着觉得有点眼熟,但又一时想不起来是在哪里见过。
杨家盖房子的事儿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李爱花种下的蔬菜也有些能吃了,她摘了上县城卖去。
柳明佳怀孕了,许翠要在家里给帮工的做饭,又要照看着儿媳妇儿,挣钱的事儿就这么耽搁下来。
胡林和李爱花没一道儿去,去卖东西时都是分开的。
省得厂里的职工看见他们母女俩挣钱,眼红搞点什么事儿出来。
民兵队那几个人这段时间都没动静儿,胡林让杨树找机会带她去看了看。
见几人都一副服从安排的模样,这事儿就暂时放一边了。
不过她还是和杨树说了一下,随时留个心眼看着。
免得这几人搞突袭,让他们没操作的时间。
五月下旬,周怀景来信了。
一封家书和一些钱、票。
她要的自行车票就在其中。
票拿到手,胡林就让李爱花去了供销社跟那营业员说说,下次来自行车时给她们留一辆。
李爱花说时,还给营业员看了自行车票。
证明她们是真要买,不是骗人的。
以营业员和李爱花的交情,再加上李爱花特意给两人带了几个鸡蛋去,营业员哪有不同意的。
事办妥了,李爱花也放心下来。
这几天,李爱花和许明珠,两人共同给老郑做的衣服也做好了。
李爱花拿着去让老郑试衣服。
一共四套,春秋两套,夏季两套。
老郑见又能穿上新衣服,乐呵呵的笑着,夸两人的手艺好。
盛夏地里不忙了,许明珠每天下工回来也有功夫做教案了。
她找来了杨青、胡忠、胡杏儿几个孩子,问了他们的教学进度,以此来编撰两本不同的教案。
一本教自己孩子,一本教他们几个。
上次在胡吉瑞家吃饭的时候,聊起她是老师这事儿。
隔天上工的时候,高如琼就特意过来跟她说,想让她也教教她的两个孩子。
都是乡邻,她家又需要融入这个新环境,她自然乐意接受了。
她自己累点无所谓,只要让周家在小河村有立足之地,就不算白费功夫。
六月中旬,李爱花上县城国营饭店卖完猎物,去供销社买家用物资时。
营业员跟她说,新来的自行车到了。
卖了一辆,另一辆给她留着,问她什么时候来买。
还打趣说,自行车在职工眼里可是紧俏货儿。
每次自行车一来,不出一小时,就被闻风而来的职工抢了去。
李爱花听到,当即回了句“明天”。
那猴急的样儿,给俩营业员都看乐了。
给人添点无伤大雅的乐子不算什么,李爱花见此又调笑了几句。
买完日用物资,她回去就把这消息告诉了胡林。
“那明天我坐牛车去县城,卖完熟食就去供销社买自行车。”
胡林应下来。
“也好,反正她们也都认识你。”李爱花把自行车票给胡林。
她也不想为此单独跑一趟,家里还有一堆事儿等着收拾。
定下来,胡林傍晚的时候去找了杨青。
告诉他明天不一道去县城了,她要去买自行车。
第二天一大早,胡林就去村头坐牛车。
杨老头看见胡林来坐牛车,惊讶的抬了抬眉,“怎么没上家里去?”
胡林天天都来借自行车上县城,杨家都习惯了。
要是看见家里的自行车不见了,就知道是胡林来过了。
让杨青载着去县城了。
“回头你就知道了。”胡林见牛车上还有其他人,卖了个关子。
“别跟我说,天天来,你觉得不好意思了。”杨老头玩笑了一句。
在他心里,可不认为胡林是个脸皮薄的。
“那怎么可能。”胡林白了一眼杨老头儿。
说完胡林要上牛车上去坐着。
杨老头看见,打断,“上前边来坐。”
说着,还看了眼胡林手里提着的篮子。
胡林感受到杨老头的视线,掉头在前头坐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