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胡家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种类的票,也算是长见识了。
特别是那糕点票、月经带票、煤票,他们是听都没听说过。
同时周家也说了,想要再借住一段时间的事儿。
收了这么多好处,胡家也不好意思拒绝。
周家就这么接着又住了下来。
第二天,两家人吃了早饭,胡孝义要去上工,周弘乾要去找村长说盖房子的事儿。
刚一出门,就看到杨青、杨甜过来了。
他们是来找周家人的。
胡孝义见没他的事儿,又着急去上工,便先走了。
李爱花把两人迎进屋,周家一家人都有些忐忑的看着两人。
杨树和杨甜进屋,和周家人一起坐在圆桌上。
李爱花给他们倒了水。
杨树最近事儿比较多,也没废话,直接开门见山。
“我是建设生产大队队长杨青,她是大队记分员杨甜。”
杨树先介绍了两人身份,然后进入正题,
“我们今天来是来给你们登记的,用来今后上工记工分,年底结算时分发粮食用的。”
周弘乾没想到村里这么快就要安排他们干活儿,连忙应道:“我们听从安排。”
“行,名字,年龄都报上来。”
杨树公事公办,丝毫没有去年除夕来家里吃饭时那么柔和、随意。
周家人一一都报了年龄,周弘乾和许明珠年龄在四十一和三十九岁。
老两口周安泊和江巧年龄在六十八岁和六十二岁。
兄妹俩周怀民和周怀恩年龄在十岁和五岁。
一家人各自报完年龄和名字后,周弘乾发问:“大队长,我想问问,我父母他们会被分配去做什么工作?”
因为目前他们身份的原因,他担心已经如此高龄的父母还要干重活儿。
“看场,养猪,放牛,打猪草、牛草这些。”
杨树回答完后,又道,
“目前村里猪和牛是老郑一人负责。
村上开会决定今年增加副业量,等猪苗下来,你家的两位老人,就跟着老郑养猪和牛。”
这也是他爸和他商量的结果。
周家还有个在部队当兵的周怀景,不能当作普通情况来对待。
周弘乾听后,放心的笑了笑,神情都松快不少。
杨树见此又道:“但是你俩要干最重的活儿。
不然上头问起,我们也不好交代。
还有年龄满十岁的孩子,在秋收的时候要参与抢收。
这是村里的硬性规定,所有人一视同仁。”
“好,好。”周弘乾看了眼自家眼里还带着懵懂、阴郁,却强装很懂事的孩子,心里很是心疼。
许明珠也隐隐红了眼眶。
没出这档子事儿的时候,她的两个孩子那双手都是用来拿笔的,在家里连地都没扫过一次。
现在却都要下地干活儿。
周怀民听到自己要干活儿,眨了眨眼睛,冲父母安慰一笑。
大哥在他走的时候和他说过,大哥不在的时候,他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要帮父母度过难关,不要让父母为难和难过。
他向大哥保证过的,会做到。
杨树见一家人都没什么意见后,接着又道:“知青下乡插队都有个培训过程。
你们只有四个人,情况特殊,村里也不好单独拨人来教你们。
所以这事儿,我想让婶子代劳。”
杨树说着,看了眼李爱花。
李爱花也知道周家的真实身份,笑着应道:“没问题。
开春儿家里的自留地也要翻了,正好可以给他们练练手。”
周家对此也没什么问题,只是在听到知青两个字的时候,都闪了闪神。
隐约感觉出了什么,但又不敢确定。
“好,一个星期后,你们和胡孝义一起上工。”
事情都定下来,杨树和杨甜都没事儿了,客套几句就要走。
周弘乾见了,起身追去。
问杨树,“我们想在牛棚旁边盖屋子,这事儿在村里是个什么流程?”
杨树听到,诧异的看了眼周弘乾,和跟着出来的许明珠,又看了眼站在屋里的胡林。
这才回:“这事儿,等你上工后,空闲下来,去找村长问问吧。
这种事儿,不归我管。”
具体的,杨树没多说。
但内情如何,他是知道的。
他老爹都和他说过。
送走杨树、杨甜,周家两口子都有些困惑。
但周弘乾这么多年养成的习惯和敏锐,让他察觉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他猜疑的看向胡林,胡林平静的与他对视。
这副问心无愧的模样,一时让周弘乾察觉不出任何端倪。
但他总觉得这件事儿和胡林脱不了干系。
当初就是因为胡林,他们一家才能暂住在胡家的。
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头绪。
周弘乾就先放在一边,跟许明珠带上老两口,拿上锄头,跟着李爱花去屋后面的自留地,翻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