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时光,弹指而过。
但这七天,对于整个南境而言,却仿佛经历了一场席卷三州的狂潮。从繁华的南安城,到偏远的越州山寨,再到富庶的衢州水乡,处处可见招兵的旗帜猎猎飞扬,处处可闻征兵的战鼓擂动不息。
府城广场、县城集市、乡镇渡口……每一个招兵点都人头攒动,热火朝天。负责招募的官员嗓子早已沙哑,登记造册的文吏手腕酸麻,维持秩序的士兵也站得双腿发软,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因为他们眼前看到的,是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的应募人潮,是那一张张写满了激动、感激和决绝的面孔。
这些被称为“新民”的系统流民,几乎是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来响应苏寒的征召。他们拖家带口,跋山涉水,从各个角落赶来,只为能披上南安王府的战甲。
许多人在验明身份、确认身体合格后,激动得泪流满面,一遍遍地重复着“谢殿下大恩”、“愿为殿下效死”的誓言。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获得一份优厚差事的机会,更是报答那位将他们从苦难中拯救出来、给予他们新生和希望的恩主之唯一途径。
负责筛选的军官们严格执行命令,将那些体魄最强健、意志最坚定的青壮挑选出来。一队队新兵被迅速编组,发放基础的衣物和生活物资,然后在各级军官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赴南境各地新建或扩建的军营。
七日之后,当各地的招募统计汇总到南安王府,呈现在陈宫等人的案头时,结果令人震撼:
【天策军团】麾下的【神武军】、【神威军】、【神凛军】、【神怒军】、【神锋军】、【神骏军】、【神机军】、【神策军】、【神定军】,九大神策军,每一军都成功招募并筛选了足够的合格兵员,顺利扩编至三万人的满编状态!
九军合计,共二十七万精壮!
而这,还不是全部!
在这二十七万人之外,还有超过十万名身体素质同样不错,但或因年纪稍大、或因需要照顾家庭等原因未能编入主力军团的青壮,也被登记在册,组建成了一支庞大的【南境预备役】。
他们平日里继续参与生产建设,但会定期接受军事训练,一旦战事需要,便可迅速动员,补充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