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激荡1979! > 第250章 断章我是专业的

第250章 断章我是专业的(1 / 2)

为了方便自己的创作,魏明把主角的背景放在了直隶,所以当江家兄弟初登场的时候,正是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

也就是1924年,这一年江赤侠的大儿子江立中已经成亲添丁,但小儿子江立民年过二十还未婚配。

而江赤侠因为对政界的腐朽感到无力而处于退休状态,在老家含饴弄孙做富家翁,早已不负当年之锐气。

因为江家在京城有一些生意,为了防止受到这次大战的波及,江赤侠让已经有了子嗣的大儿子进京护持,没想到生性顽劣的小儿子也偷偷混进了大哥的马队,进了北平,且恰好赶上冯玉祥进京发动政变,全城戒备,软禁曹锟。

在这段情节里,作家魏明重点塑造了两兄弟的性格和处事风格,大哥沉稳阴鸷,做事狠辣果决,弟弟聪慧机敏,富有正义感。

但李编看得出来,魏明对弟弟江立民的描写更多,应当是第一男主角。

而且魏明讲故事的水平非常高效,才几页纸的内容,那叫一个高潮迭起,峰回路转,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看的李编根本停不下来。

而二十年代老燕京的味道也被他精炼的笔墨刻画的丝丝入扣。

所以当深夜的时候,如果这时候有人在招待所外面瞅一眼,就能看到只有二楼的一个房间亮着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位在疯狂赶稿的作者呢。

李晓林无数次告诉自己,再看最后一页就不看了。

算了,看完这一章就不看了。

后面又会发生什么呢,要不我把这一段情节看完吧。

然后……天亮了。

~

在李晓林看稿子的时候,魏明也暂停了这部的创作,因为他要考试了,而且是两场考试。

第一场是北大图书馆学系的函授班成人高考。

以他现在的学识水平,想要考大学不难,但想要考北大清华这种级别的高校很难,但考上之后规规矩矩上四年学,这对他来讲难度更大。

所以他投个机取个巧,上个函授混个文凭拉倒,以后有机会再考虑弄个研究生学位,反正中文系不少都是他的老朋友忘年交。

这场考试对魏明来说难度不大,另一场考试更简单,是他的驾照考试。

若是一开始他就有现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怕是考都不用考了。

函授班的成绩没有立即出来,不过驾照是当天就给了,依然是刘师傅陪他完成的考试,并领了驾照。

魏明拿着证欣喜道:“走吧,刘师傅,庆祝一下!”

这次刘师傅拒绝了,晚上要给老丈人过寿,今天是吃不上魏明的请了,只能相约改日。

虽然有了驾照,但魏明距离真正开车上路还有一定距离,不是技术上,是他没车。

买不起啊,现在一辆魔都牌轿车要八万块,哪怕东方新天地生意那么好,也得明年才能买得起。

而且买得起不意味着你能买,如今私人购车的政策依然不明朗,基本只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能轻松获得购车资格,个体户或者个人难如登天。

指望在内地买辆车还不如指望明年去香港的时候在那边买一辆玩玩。

当魏明回到家的时候,许淑芬和云云姑侄俩正津津有味地盯着电视机,而电视里是一群美国大兵。

就在前两天,一部美剧登陆央视,名叫《加里森敢死队》,这部剧比年初那部《大西洋底来的人》可看性更强,更受观众喜爱。

不过每周就一集,其他时候就只有重播了,但重播也看的津津有味。

云云和小梅的新家也安置了电视机,不过因为离新天地比较远,她都是下班后骑自行车回华侨公寓,等小梅忙完了再过来接她一起回家。

而且小梅领了这个月的分红后也换了新摩托车,大倒爷直接从南方给他运了过来,原来那辆还给彪妈了。

这倒爷的能耐是越来越大了,魏明感觉过几年他肯定能从海南运一批汽车过来。

完成了这两场考试后,魏明终于见到了李晓林,不过才40多万字,看了得有四五天,速度有些慢。

就这还是她利用晚上时间争分夺秒看的,毕竟白天还有关于书市的工作。

“我听新华书店的同志说,他们已经开会讨论你的提议了。”李晓林道,两人约在了文化宫外面见面,里面就是热闹喧嚣的书市,还得热闹几天呢。

魏明:“但愿能帮到他们,也帮到读者。”

随即李晓林开始说起了《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从男主角江立民身上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啊,尤其是陈大将。”

魏明点点头:“这个故事取材自我自己的家族,祖父还曾在陈大将手下搞过特勤工作,不过我祖父级别远没有那么高,年龄也小,为了故事的传奇性做了这样设计。”

“可太传奇了,黄埔三期生,拉着101叫小老弟。”

“这方面我没有深入写,就提了个彪子,之后也没有深交,不犯忌讳吧?”魏明问,他纯属玩梗。

“还好吧,看到他的时候我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不过他是四期生,而且以他的才华能力,想必在第四期肯定也是非常耀眼的吧。”

“确实,就连老蒋都对学生时代的他赞誉有加,而且江立民手绘地图这个情节就是借鉴他的。”

“不过你为什么安排江立中进入黄埔三期呢。”

“因为第三期恰好就是国共分裂的时候,所以这一期牺牲了很多我方人才,也导致整体知名度不高,几乎没什么太有名的将领,所以我选择了第三期,越是没名气,越方便我们作者进行创作,如果身边的同学都是101、毛人凤这样的大名人,反而容易束手束脚。”

魏明讲解了一下自己的创作思路:“包括中期让江家兄弟进入情报领域,也是因为这方面被外界关注到的少,相关内容都还没有解密,可以大做文章,虚虚实实写出更多妙趣,如果写正面战场,身边这个将军,那个师长的,我怕写不好容易犯错误。”

李晓林指着魏明笑道:“你啊,鬼精鬼精的,不过真没想到你能把特勤工作写得那么精彩,感觉随便摘一个片段出来拍成电影都不比《保密局的枪声》差。”

魏明心道,我毕竟是经过麦家多部大作洗礼过的,这方面的技术确实比现在的人强上不少,而且还有老魏现身说法,就是可惜没机会跟沈醉聊一聊。

李晓林问了很多关于魏明这部内容上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是:“我看已经写到解放战争第二年了,首稿什么时候能写完,我安排明年一月刊来得及吗?”

魏明笑了,看来主线剧情她很满意,不需要太大修改。

李晓林确实很满意,虽然魏明在创作的时候使用了很多通俗的手法,让故事可看性比他之前任何一部都要高得多,但故事的内核也非常硬,有一种阅读史诗的磅礴大气之感,好几次李晓林读着读着都为人物的命运悲痛流泪。

最近的一次就是国军方面江立中的大儿子在日本鬼子签字投降前一夜意外死于一场和日军的冲突中,哪怕江立中此时在他们的立场中是反派角色,但是看到他一边欣喜抗日胜利,一边心痛爱子丧命,李晓林也不免哀伤。

国内的长篇已经很久没有这种高品质的作品出现了,哪怕比起那部百万字长篇的《李自成》也不遑多让,甚至优点更明显。

当然,前提是结尾能收的好。

结尾嘛。

魏明认真思考后给出回答:“下个月我应该是可以完稿的,就是不知道一个多月的时间修稿够不够。”

毕竟他要自修,还要让编辑审核,三审三校,这么长的故事,不可能一点问题没有。

李晓林道:“你这篇预计是50万字,不超过60万字对吧。”

魏明点点头,一开始想的是40~50万字,结果没搂住。

李晓林想了想:“分两期发表有些挤,要不这样,分成三期来发表,1月之前你只需要完成前面20万字左右的修改即可,记得断的漂亮一些。”

魏明心领神会,断章自己可是专业的,那天何成伟还称赞他《古今大战秦俑情》断的北大的宁馨同学欲仙欲死,欲罢不能。

不过宁同学通过她红姐的关系已经看过结局了,总算是爽了。

拿回了自己的备用稿,魏明先回了一趟四合院,路上还碰见了李成儒。

魏明笑着问他考得怎么样。

“托魏老师的福,考过了!”

“恭喜啊,国内影坛又要多一位演技派了。”

李成儒笑得更开心了,完全没听出来这句话对他容颜的否定。

不过当跟李成儒分开后,魏明开始犯嘀咕,到时候他和霖姐上课的时候不能大嘴巴说自己买四合院的事吧?

回到华侨公寓,魏明在楼下又碰见了吴作人老先生遛弯归来。

“小魏回来的巧,正好有个事代为转达,省的去你家了。”

“吴老什么事啊?”

吴作人道:“月底荣宝斋要举办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我代经理邀请你参加呢,你想去的话可以过去看看,到时候可能会把一些压箱底的好东西拿出来展览。”

魏明郁闷:展览也不让我买啊。

不过他疑惑的是:“怎么是三十周年啊?他们不是百年老字号吗?”

吴老微微一笑,然后魏明就想明白了,30年前是1950年,原来是公私合营三十周年啊,也算有些意义。

问清了具体是哪天,魏明表示有时间会去的,到时候可以买一些高品质的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回头去魔都改稿的时候,万一要去龚家做客,可以当做礼物。

想着雪姐,回到家,老娘告诉他,有北影厂的电话。

魏明问了一下:“男的女的啊?”

背对魏明的许淑芬微微皱眉:“女的,说是朱科长找你。”

“朱科长”自然是朱霖,两人之前约定了暗号,如果朱霖第二天晚上有空,就给魏明打电话,以北影厂朱科长的名义,魏明就知道第二天该找霖姐姐了。

然而这个暗号第一次使用就被许淑芬破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