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亨率兵去追赶剿杀瓦剌的残余部队,朱予焕则是在大同进行简单的巡视。
相较于蓟州,刚刚经历过两场战事的大同要稍微冷清一些,朱予焕则趁此机会将石亨募来的兵检阅了一番,顺便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查看屯田等,同时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每年屯田提供的粮食数量不变,但朱予焕大概过一遍,便能明显感觉到耕种田地的人数和上交的粮食的数字对不上。
登基匆匆,朱予焕还没有来得及核实去年的税粮,不过她对自己辅政那两年的数字还是有印象的,每个人得到粮食的数量和需要缴纳的税粮数量落差极大,已经到了恐怖的地步。
以小见大,朱予焕已经能够猜出边境一线上逃跑的军户数量不在少数。
军户逃跑,屯田荒废,便会造成土地吞并,久而久之,便会成为一块烂疮。
短时间重新拾起荒地不是难事,福建叛乱已经基本平定,跟随叛乱的不少人都可以直接发配边关来种田,可谓是大量的劳力。
但想要在屯田制上做文章,确实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
尽管朱予焕经常会做一些违背祖宗的决定,但目前看来还没有可以完美替代屯田制的方式,朱予焕贸然对着屯田动刀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只能如同改土归流一般,先从最简单的入手。
比如兴修水利、提供农具、培肥土地、改良作物等,这些先前朱予焕已经做过一部分工作,缺的是因地制宜的进一步细化。
除此之外便唯有政府的强制措施,将大量可靠的官员外派到各地来监督当地官员。
也多亏朱祁镇走得早,朱予焕还能赶上明年的春闱。
短短半年来不及再准备其他,朱予焕也只能先坐稳皇位,再对整体架构进行微调。
大概巡视了一遍,朱予焕又对当地官员进行简单训话,终于等到了“姗姗来迟”的蒋贵和张辅。
蒋贵和张辅到底年纪大了,不过考虑皇帝跑得实在是太快,这两位老人家也是日夜追赶,好不容易才追到了大同。
两人先向朱予焕见礼,小心翼翼地确认这位皇帝陛下平安无事。
没缺胳膊没缺腿,也没有被瓦剌人抓走,这下他们总算可以放心,不用担心如王紘等人的批评。
朱予焕让他们两个坐下歇息,自己则是听身边的官吏解释屯田的账目。
张辅这才开口问道:“怎么不见大同守将石亨?瓦剌大军刚刚撤退,若是再杀个回马枪……”
朱予焕闻言道:“把军报拿来给英国公和定西侯好好看看。”
张辅和蒋贵面面相觑,这才意识到应该是刘永诚等人已经联合哈密一同突袭瓦剌后方,石亨则带人去与刘永诚完成合围。
朱予焕见两人都有些坐不住,道:“石亨已经带着一部分精锐和募兵去追击瓦剌,你们两个年事已高,朕在后方还有事情要交给你们。”
两人这个年纪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便小心问道:“不知陛下有什么事情要吩咐臣等?”
这二人一个是熟人,一个是战友,朱予焕说话也就不必兜圈子。
她扫视两人一番,道:“为此次巡边战死边外的所有战士收拾骸骨、立碑撰说。”
瓦剌的军队大部分都已经退出边境,尽管盔甲等已经被瓦剌和大明双方回收了不少,但皇亲、文臣、武将和士兵们仍然曝尸荒野,朱祁镇已经在肉体和名声上各自死亡,朱予焕作为“后继者”,自然要收拾好他留下来的烂摊子,同时也是她收买人心、树立明君形象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