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一刻不得安闲
新年匆匆而过,很快随着春暖开冰雪消融,汴州的运河渡口也开始热闹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元气大伤,或许是因为粮秣青黄不接,又或者是别的什么谋划,反正吐蕃人在河西很是安静,甚至已经解除了对沙州城的封锁。
只留下足够的游骑时刻在沙州各城巡视外,不让城内的人运粮。
简单来说,就是吐蕃人的后勤出现了一些麻烦,导致他们收缩了防线固守,等待下一次机会。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
事实上,大唐因为四分五裂,军队内调。这些年边疆诸多臣属小邦都在蠢蠢欲动。
正值三月春耕的时候,位于大唐西南边陲的南诏悍然入侵西川,岭南等地,他们的军队当中,甚至还有不少吐蕃人!
剑南节度使严武,带兵主动出击,以攻代守,在清溪关(峨眉山以西不远)大破南诏军,暂时解了西川之危。
但此时西川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十分不利,成都府以西大山深处,尽为吐蕃所得。吐蕃国内,并不是所有人都和达扎路恭一个想法,想从河西进军关中的。
吐蕃国内还有一股“南进派”,因为所在部落靠近西川,所以他们的扩张目标并不是隔着十万八千里的河西走廊,而是近在咫尺的成都府。
吐蕃似乎派出了使者,约定和南诏共同出兵。
在击退南诏军后,严武深感西川危如累卵,若无后援,失陷不过迟早而已。
于是严武让自己的好友杜甫,带着亲笔信,前往汴州,向朝廷“上表”。
即承认汴州朝廷的正统性,承认当今天子的合法性,承认方清作为权臣的存在事实,并请求在汴州设立进奏院,以“管理”藩镇事务。
至于实质上要不要归顺,那都是后话,可以慢慢谈。
严武此举当然是为了自保,既是给成都平原本地人看的,也是给周边虎视眈眈的吐蕃、南诏看的。
无论他是不是真的归顺,至少在名义上,他和麾下的剑南军,还是大唐的藩镇,接受大唐的节制,无论办什么事情,对外都会有一个说法。
那么在成都府本地人看来,在吐蕃人和南诏人看来,他们想要做什么,就得想想汴州朝廷下辖数十个州,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会有什么反应了。
所谓是非关乎实力,公道不在人心。那些失败者们,已经倒下的人,就无人关注他们的利益。
如基哥、如李琩、李璘、李琬这些走马灯一般的皇子,都是如此。
盘踞于成都的严武,实质上控制西川的剑南军,丝毫没有为“旧大唐”伸冤的意思,很是丝滑的就接受了现在的汴州朝廷。
反正,皇帝是姓李的,是基哥的孙子,有这块遮羞布就够了,其他的不重要。
杜甫从夔州那边,顺着长江来到扬州,又从扬州沿着运河抵达汴州,这一路的心情,堪比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除了惆怅感怀外,没有一丝紧张。
汴州那边,有一大堆老熟人,杜甫心中是一点都不慌张的。他的好友元结,甚至已经做到了汴州的京兆尹。
他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大唐是一个人情社会呀!
果不其然,杜甫刚刚到汴州,下船的时候就忍不住给收商税的税吏报了一下来历,结果马上就有人引着他来到……郭桥。
然后杜甫就当做是吐蕃间谍,被关进善缘山庄里面了。
直到最后一刻杜甫才明白自己被骗,被善缘山庄内狱卒带走的时候都是一脸懵逼,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不过好在两个时辰之后,天都还没黑,方重勇就带着元结来接他了。见杜甫没受什么虐待,方重勇松了口气。
他对杜甫叉手行礼道:“子美兄别来无恙,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去汴梁城状元楼雅间一叙。”
一旁的元结憋住笑,面色拧到一起,看起来十分怪异。
杜甫自然是不会反对这个提议,他都不知道善缘山庄是干什么的,就被抓进来了,不过好在没有人给他“上手段”,要不然乐子就大了。
毕竟,杜甫之行是奉严武之命秘密进行的,外界都不知道这件事。
三人回到汴梁城内,在状元楼找了个雅间坐定,点了一壶茶。
方重勇这才看着杜甫询问道:“此前剑南节度使发檄文,说要守卫西川,并提出在汴州落实进奏院之事。子美兄此来汴州,可是为了此事”
“回官家,确实如此,杜某在严武幕府内担任长史。”
杜甫很是谦逊的说道,这么多年,他也看出来自己的斤两,都是好友严武罩着自己,在府中当差无甚难堪。
可这并不代表杜甫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严武啊……”
方重勇嘴里念叨着,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严武这厮,可是个牛头人爱好者呀!
方重勇想起江湖中传言的,关于严武的一件风流韵事。
当年严武在军中时,与军中一位军使是邻居,该军使有个貌美的妾室,后来就被严武搞到手了。
当然了,类似的事情,在大唐不说是遍地都是,也无甚稀奇。
比如说方重勇如果自己想玩的话,什么朋友的妹妹,下属的妻子,仇人的小姨子之类的,他要玩多少就有多少。
只要身体扛得住,上不封顶。更有可能当事人都不会觉得羞耻,愿意主动倒贴过来。
然而严武所做过分的事情是,当这位军使向官府告发了他诱骗自己妾室之后,严武就把牛来的美妾带到湖上泛舟,随后将其推下船溺毙了。
当官府追缉到严武的时候,他已经孑然一身。既然连淫妇都找不到,那奸夫自然也不存在,严武死不承认,此事便只能不了了之。
现在汴州很多美女做梦都想被方清宠幸,那是因为方官家私德甚好,跟着他能享福又没什么危险。
但江湖上到处都是严武这样的权贵渣男,坊间也是多有耳闻。追求这种富贵,那可是有生命危险的,某些“捞女”可不敢轻易尝试。
“官家,可是有什么不妥么”
看到方重勇听到严武两个字发呆,杜甫疑惑问道。
“并无不妥,严武守西川有功,击退南诏军更是功在当代,不褒奖不足以宣慰蜀地军民。”
方重勇脑子里想着的是严武是个顶级渣男人品存疑,但嘴上说着的都是漂亮话,在他口中,严武似乎已经成为了藩镇节帅典范。
听到方重勇满口赞扬,杜甫松了口气,他就害怕方清要针对严武,毕竟,严武是他好友,方清对他有知遇之恩,多次关键时刻力助。
二人要是结仇,杜甫被夹在中间就很难受了。
他从怀里摸出严武的亲笔信,递给方重勇说道:“严武的亲笔信,成都府本就是大唐领土,如今节度使上表在汴州设立剑南节度使进奏院,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杜甫正色说道。
这件事,表面上看,似乎不关系一文钱。汴州既不会给蜀地财帛,支援防备吐蕃与南诏,蜀地也不会向汴州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