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代中叶至终战之前,北管戏曲曾是台湾民间最盛行的传统戏剧,两百多年来喧嚣热闹的北管戏曲响彻台湾时空,无论迎神庙会或婚丧喜庆,锣鼓喧天的北管乐曲,都是舞台上最为重要的音乐。北管阵就是北管音乐阵头化,表演型态与北管戏曲相同,只是将表演舞台从室内改为室外。/p>
出阵是北管团的游行表演,一边走一边演奏,队伍俗称为“阵头”,北管阵头通常出现在神诞遶境庆典。排场则出现在喜庆宴堂,锣鼓齐鸣,热闹非凡。但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北管戏曲由盛而衰,原本盛极一时分布各地的子弟轩社,目前不过百团,而真正能粉墨登场的表演也逐渐式微。/p>
电子琴花车是台湾特有的产物,它反映台湾人对传统道德的叛逆,它的风行显示保守的人对色的好奇,电子琴花车的总是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成为一个暧昧的代名词。/p>
在八零年代,云林海线出现了以电子琴伴奏、妙龄女郎唱歌跳舞的阵头,且在短短的两三年内,这种少女歌舞的新潮阵头便流传于全国,民间无论婚丧喜庆、迎神庙会都有电子琴花车穿梭其间表演歌舞。由于花车众多、竞争激烈,许多团体竟演变成有色的表演。/p>
至今台湾大多数的电子琴花车已不再以有色表演作为噱头,但仍然是以年轻女孩穿着暴露表演歌舞为特色,电子琴花车已经成为民间数量最多的阵头,电子琴花车早已取代宋江阵、车鼓阵、跳鼓阵等传统民俗艺阵,成为台湾民间节庆、庙会婚丧仪式中最普遍的阵头。/p>
有人认为电子琴花车也是一种民俗艺术,当然歌舞表演是一种艺术,但就电子琴花车的表演型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低俗的民俗艺术,因为电子花车主要不在歌唱、舞蹈技巧,而且一般民众观赏电子花车绝非是在欣赏歌舞艺术,而是观赏女性的体,只要敢露即使五音不全的女子也可以登台表演。/p>
在台湾电子琴花车几乎是无所不在地出现在各种婚丧喜庆、庙会游行、选举造势的公共场合,电子花车只要一部车和一位妙龄女郎就可以搞得热热闹闹的,既方便又省钱。/p>
电子琴花车至今仍是台湾最普遍的游行阵头,但是它的存在却造成社会许多负面的影响。因为花车女郎的暴露服装和热情艳舞,对青少年儿童产生了不良影响,电子花车都是聘请年轻的少女,以性感的妆扮载歌载舞供人观赏,对女性也是极大的不尊重。/p>
/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chapter;